北京师范大学多措并举确保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充分就业(3.24)

教育部简报〔2011〕第34

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的关键环节。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学校各有关单位发动多方力量、加强教育引导和综合服务,为首届免费师范生到中小学就业、充分履约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提供充分保障。截至目前,学校师范生就业落实率接近50%

——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作为学校战略性重点工作研究部署。学校党委年初专门召开班子务虚会,从顶层设计上研讨如何在新校区建设中,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优质教育创新园区,充分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温家宝总理《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将推进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办好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作为重点推进的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学校多次召开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分析就业形势,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工作中的成绩。校党委书记刘川生在各级各类会议上强调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创造条件,扎实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校长钟秉林亲自就学生们普遍关心的就业政策给予现场解答,就学生们学业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指导。

——重视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师范生提高从业履职能力搭建平台。学校建立了京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西部生源地教育创新实验区、华北教育创新实验区、校际合作教育创新实验区等四种类型的实验区,在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以及山西太原、河北迁安、西藏拉萨、广西南宁、新疆乌鲁木齐等15个地方共建立了52所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依托实践基地,首届475名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教育实习采取“3+10+3的模式,即3周实习动员和准备、10周入校实习和3周总结反思。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农村基础教育实际,学习领会了高水平的教学及管理理念,锻炼提升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期间,学校主管校领导带队深入基地学校,加强联络沟通,推进双方合作,并对师范生工作给予现场指导,对他们的职业理想信念给予鼓励和激发。不少学生在实习期间就与基地学校签约,落实了就业意向。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业服务全面及时有针对性。学校建立院系就业工作负责人、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及师范生代表的三级联络体系,保证指导和服务双向沟通。借助校园就业信息网络平台,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群等,实现师范生思想动态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服务面向每一位免费师范毕业生。学校设立免费师范毕业生求职固定接待日,每周五下午均安排就业指导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接待免费师范生的求职问诊,对他们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学校通过举办多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邀请职业指导专家开办“教师口才训练营”;组织已签约的免费师范生代表分享求职成功经验等多项活动,指导免费师范毕业生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健康发展,为未来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加强政策宣传和省校联系,促进师范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双向选择。学校加强校省联系,校领导亲自深入生源省份,积极与各省(区、市)教育部门通联系,推动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学校认真研究并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汇编各省(区、市)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保证院系相关负责老师及免费师范毕业生人手一本。学校举办多场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政策解读与专场讲座,解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就业方案,解答学生们关心的问题。学校为每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制作推介手册,内容包括学校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专业分布表、院系专业介绍及学生个人简历等内容,及时寄送相关省(区、市),积极推介学校免费师范毕业生。借助省校联络通道,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推进师范生和用人单位实现择业和招聘双向选择。自201012月以来,来自山西、辽宁、江西、重庆、贵州、新疆等地的学校都先后来校招聘免费师范毕业生。学校还先后举办了首届山西籍、新疆籍免费师范生专场招聘会,来校招聘单位近百家,提供岗位近400个。学校还带队参加重庆籍免费师范生双选会,积极推介学校毕业生,有力促进了免费师范生与用人单位签约意向的达成。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信息时间:2011.3.24